主办: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    | 中国文明网 | 山东文明网

微信公众号

新浪微博

文明潍坊网络频道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专题库 »潍坊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»英雄故事

  8月12日,记者驱车近百公里来到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社区,实地探访英雄的刘家庄,回忆当年惨烈的抗日自卫战。

 

  走进刘家庄,一溜的砖瓦房,整洁有序;大街全部硬化,两侧绿树成阴,房前屋后鲜花盛开。老人和孩子在树下乘凉,整个村庄安静祥和。如果不特意提起,没有人会想起70年前的那场激烈战斗和鬼子的残暴屠杀。

 

  干了近40年村党支部书记,现任社区党委委员、村委会主任的刘世好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一些细节。

 

  英雄的人民:组织自卫团抗战保家园

 

  刘世好的母亲李瑞兰是刘家庄自卫战的重要领导人,1946年入党,任该村第一任支部书记,被称为“山东第一红嫂”;父亲刘德臣从1944年担任村长,也是当年自卫战的骨干。“父母亲在世时,经常给我讲自卫战的惨烈,我一直记在心里,先辈英勇抗战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。”

 

  鬼子入侵诸城后,刘家庄及其四周的村庄经常遭受鬼子及伪军张步云部的骚扰,“抓丁、拉夫、征收苛捐杂税、欺压百姓,弄得老百姓没活路了。”刘世好说,“1944年3月份,时任村妇救会会长的李瑞兰和村长刘德臣等到荆山区委争取支援,因枪弹奇缺,区委只分拨了两筐手榴弹。但是派来了11位民兵组成的“游击小组”,指导帮助村里建立了自卫团。在共产党八路军的组织下,村民开始了抗租抗税的斗争,这惹恼了张步云。”

 

  1944年7月11日,张步云调来了第四、五旅的伪军500多人包围了刘家庄,“村民们奋起还击,自卫团成员站在3米多高围墙内的架子上向敌人射击,妇女在下面装填弹药。因为伪军没有大炮,打了一上午没有攻破村子。不甘心失败的伪军以村内有八路军的粮库为诱饵,进贡300担麦子‘邀请’鬼子攻村,并扬言要荡平刘家庄。这才发生了1945年3月17日的抗日自卫战。”

 

  当时战斗的惨烈难以想象,从早晨打到下午,“子弹打光了,自卫团长刘德洪命令拿来铁锅、犁,砸碎当铁砂;铁砂打光了,他们就用石头砸,石头没了就上刺刀、拿砍刀、农具与敌人肉搏战……

 

  刘世志、刘世坤为给父亲刘德乾(被汉奸凌迟)报仇,奋勇杀敌,打死七八个鬼子后被俘虏。两人大骂鬼子汉奸,被割去舌头,然后剜去双眼,最后被活活砍死。

 

  残暴的鬼子:轮奸女孩并用刺刀开膛

 

  穷凶极恶的日伪军进村以后,疯狂屠杀村里的百姓,犯下了滔天罪行。当时自卫战的重要领导人李瑞兰和儿子、女儿,还有村里几个儿童没来得及撤出,被鬼子逼进一间小屋,李瑞兰牢牢地揽着儿子和村里另一个孩子。“残忍的鬼子一刀削掉了我哥哥半个屁股,鲜血直流,然后接连几刀将哥哥屁股的肉割净,当母亲去抢哥哥时,鬼子接着开了一枪,子弹穿透母亲怀中的孩子后,又打在了母亲膝盖上,孩子当场死亡,母亲也昏死过去。”说到这里,刘世好哽咽了,眼里噙满了泪水,“丧心病狂的鬼子看到了床上的姐姐,一刀将姐姐肚子刺穿,然后又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从里屋拉到外面轮奸后,用刺刀挑开了她的肚子……”

 

  刘世好的哥哥当年才9岁,最后因失血过多死去,母亲和姐姐被随后赶来的八路军救下,但都留下了终生残疾。母亲李瑞兰直至1995年去世,膝盖里的子弹也没取出来。父亲在掩护村民撤退时,被鬼子砍了两刀,右手留下了终生残疾。

 

  未了心愿:建一座抗日英烈纪念馆

 

  如今,当年的战斗遗址已不复存在,参加当年自卫战的村民也只剩下成了植物人的88岁老人刘洪彬。只有村东头遗留下来的围墙静静地立在那里,诉说着当年历史,告诫人们时常警醒,勿忘国耻。

 

  刘世好告诉记者,自卫战已经过去70年了,但是刘家庄人民谱写的一曲英勇悲壮的自卫战壮歌以及不屈不挠、团结战斗、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却代代传承。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,刘家庄人民始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,“我母亲干支部书记一直到1984年,我从1975年干副书记,母亲退下来后,我接着干支部书记,直到2009年改为社区,现在又成了村委会主任。这么多年来,刘家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如今村里发展了3家企业,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.5万元。”

 

  但刘世好多年来一直有块“心病”,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建一座刘家庄抗日英烈纪念馆,教育下一代,传承民族精神,这也是全村村民的一个愿望。

 

  1959年,县文化馆曾经在村头用草席盖了一间大厅,展示当年自卫战的武器等遗物,并拍成了幻灯片放映。但由于1960年的自然灾害,没有人关心这些遗物,后来都散失了。

 

  从1975年开始,刘世好眼看着当年参加自卫战的老人一个个离去,一些旧遗址不断地损毁,焦虑万分。为此,他四处收集资料,并奔波于有关部门,最后得到了县政府的批文,“县里专门派来一位美术教师,绘制了纪念馆的草图,五间堂屋,两间厢房,并拉来了一车砖。但由于领导更换,此事就搁置下来。”

 

  2002年时,当年参加战斗的老人还剩下三位。“我想让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能够看见这个纪念馆建成。这是对历史的尊重,也是对刘家庄战斗中死去的和活着的人的一个交代。”刘世好动情地说。他不断向上级反映,并联系了一家企业赞助,但最终因资金问题不了了之。

 

  “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了解当年自卫战的情况了,建个纪念馆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教育下一代不忘过去,时常警醒。”40年来,刘世好一直收藏着关于刘家庄自卫战的资料,在刘家庄原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,也挂满了当时参加这次战争的一些领导的题词。如今已经66岁的他对于筹建纪念馆的事,一直念念不忘。 (潍坊日报 刘名顺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op